-
“安庆戏叫黄梅名的争议如何解决?”
——
提出这个问题的人,不是无知,就是法盲,亦或是偷抢安庆黄梅戏的无赖。
试问:什么时候有过“安庆戏”的称呼?又是什么人把“安庆黄梅戏”改叫“安庆戏”?
安庆黄梅戏,是安庆地区人民解放前、后,在梅雨(农闲)季节演唱的一些小戏。如:《打猪草》、《蓝桥会》、《补背褡》、《闹花灯》等。安庆人为了给这些小戏有一个统一的名称,便借古诗句“黄梅时节家家雨”中“黄梅”一词作戏名,统称黄梅戏。
黄梅戏,解放以后得到了开国领袖毛主席的重视。毛主席一九五三年二月巡视大江途经安庆时,就告诫时任安庆地区负责人傅大章,“要把人民喜闻乐见的黄梅戏,保护起来,发扬下去。”一九五八年九月十六日,毛主席视察安庆过后,又指出:“黄梅戏出在安徽。”
于是,安庆黄梅戏更是唱响全国,誉满天下,也同时被一些争名夺利者觊觎上了,首当其冲的要数湖北黄冈黄梅县人。黄梅县籍人梅白(湖北省委副秘书长)和黄梅县籍人桂林栖(当时在安庆工作)内应外合,梅白把黄梅县的采茶调《过界岭》冒称黄梅戏演给人看。桂林栖借当安庆领导之权,妄称安庆黄梅戏戏名是他起的,还通过其侄桂遇秋(在黄梅县工作)把黄梅县采茶调说是安庆黄梅戏的源头。接着湖北黄冈把黄枚县改回黄梅县,来碰瓷安庆黄梅戏戏名,并偷拿安庆黄梅戏资料去骗取申遗。又派人到安庆黄梅戏学校学唱黄梅戏,还把安庆黄梅戏学校的教师潘文格、潘潘静挖到黄冈黄梅县去教唱安庆黄梅戏,《黄冈日报》还发表社论:要把黄梅戏抢回黄冈的拉力赛。
针对以上抢戏的把戏,看看下面提供的图片证据,大家谈谈“安庆戏叫黄梅名的争议如何解决。”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