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安庆吴越街的历史由来主要与"安庆的历史地位、水运交通以及吴越文化的影响"紧密相关。
以下是详细说明:
1. "安庆的地理位置与历史地位": 安庆地处长江下游,皖江中游,自古就是重要的水路枢纽和商贸集散地。明清时期,特别是清朝中后期,随着漕运和商业的发展,安庆迅速崛起为安徽省的“首府”(虽然行政级别后来有所变化,但经济地位一直很高),成为皖江流域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 安庆港曾是长江沿岸一个极其繁忙的港口,各种商船、客轮在此停泊,水运交通极为发达。
2. "“吴越”的来源与含义": “吴越”通常指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诸侯国——吴国和越国,其核心区域大致在今天的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。 在安庆的历史语境下,“吴越”更多地是指历史上长期影响或活动于这一带的"南方商帮",特别是"徽商"。虽然徽州(今安徽歙县等地)不属于古吴越核心区,但徽商文化深受吴越文化的影响,并且他们长期活跃于包括安庆在内的长江沿线城市,从事商业贸易、盐业经营、钱庄金融等活动。他们精明、善于经营,为安庆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举报 -
吴越街是安庆最繁华的街道之一,他的得名来源于吴越 这位抗清烈士。吴越,字孟侠,一作孟霞,清朝安徽桐城(今属枞阳高甸乡)人,出生于1878年,安徽“岳王会”成员,以推翻清朝统治为己任。预备立宪是清末新政的主要 内容,1905年9月24日(光绪三十一年乙巳),是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的日子。天刚亮,吴越就起身,打扮成仆人的模样,怀揣炸弹来到正阳门车站。这里岗哨林立,警戒森严。吴越夹在仆人中间大模大样地混进了车站,走上站台,踏上了五大臣乘坐的高级包厢,急急地向车厢里走去。这时一个卫兵拦住他问:你是跟哪个大人的?吴越是跟“泽爷”(即载泽)的。恰好这个卫兵是载泽的侍卫,觉得面生,顿生怀疑。又问:你是几时跟泽爷的?吴越说:最近才跟的,边说边往里走,这个卫兵拦住了他说:且慢,待我问过泽爷。吴越恐怕事情败露,急忙从怀中取出炸弹,用火柴燃着引信,准备把炸弹向车厢内掷去。不曾想此刻列车已经发动,车厢砰然相撞,随着一阵剧烈震动,炸弹被震落在他的脚下,并且迅速爆炸。吴越当场壮烈牺牲,五大臣中的绍英伤了右股,端方、戴鸿慈受了轻伤,载泽在慌乱躲藏时擦破了头皮。此事就是震惊中外的“刺杀五大臣”事件。刺杀虽然没有成功,但这次刺杀事件揭露了清廷“预备立宪”的阴谋,有力地震慑了满清皇族,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,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。
《陈独秀风雨人生》中有一段记载:
清廷不久查明是吴越所为,张榜示众时,将“越”字旁加一“木”,成“吴樾”,以示给吴越永远戴上枷具。(注:1929年,由张啸岑、金慰农等人提议,将安庆最繁华的街道命名为吴越街,延用至今)桐城人金寿民1901年任保定莲池书院讲习时,作担保人,帮吴越考取北洋高等学堂。吴越出事后,受牵连入狱。其妻郝漱玉曾任直隶女学堂总教习,后经日本女学生出面,请日本驻华使馆出面斡旋,慈禧太后下旨:“金寿民马虎成性,不堪录用,驱逐回籍。”金寿民遂与妻子郝漱玉回老家桐城(今枞阳)会宫养老,留住了性命。
烈士遗骸后被葬于 安庆西门鸭儿塘旁,孙中山亲题“皖江烈士墓”。这就是“吴越街”的由来,这条街名代表了安庆人民对这位家乡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深深地怀念。
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