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姐贵姓666
1861年安庆的沦陷,基本被认为是太平天国起义军事上失败的起点(天京事变则是天国起义由盛转衰和一切失败的源头)。
安庆固然是无可置疑的重镇,它是屏蔽天京的门户,同时也是太平军在长江中上游的军事驻地,太平军可以通过安庆窥视江汉平原,进可攻退可守。
不过安庆虽然至关重要,却使太平天国陷入循环、重复的战争模式——即同时面临上游、下游的军事威胁。太平军宝贵的军事力量长期奔波两地,四处救火出击,疲于奔命。
这是定都南京的缺点,而清政府为消灭太平天国设立的江北大营、江南大营,严重威胁天京安危。即使在天国全盛时期,太平军已经面临多线作战的困扰:击溃江北大营、江南大营以及西征夺取湖南的重任。杨秀清时代东王权力一言九鼎,可以较好的统一指挥诸军调动,天京事变后天国的军事枢纽指挥一段时间内陷入混乱中,直到确立陈玉成、李秀成的军事双驱的指挥地位后,彼时的天国已然面对两个无法解决的顽疾:一是湘军已成气候,实力强劲;二是在天京事变和湖口等战役失败的影响,太平军损失成建制的水师,丧失争夺长江水域的优势。
为此忠王李秀成提出的东征战略 ,攻占江浙两省的想法实为柳暗花明又一村。太平军可以占领清政府最富庶的财赋地,补充人口兵源;占领上海等通商口岸与西方列强贸易,大规模获得洋枪洋炮等先进武器,实现军队装备的升级;甚至危急关头时可以凭借江浙为跳板,作为天京失守后的退路,重新回到南方丘陵地带进行大转移、游击战、运动战。
不拘泥于死守安庆保天京的常规思路,忠王的东征战略跳出惯性思维,体现了农民阶级战士的灵活性。只可惜此时的天王洪秀全丧失进取心,不肯出天王府一步的他又如何能同意放弃天京? 那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安庆存则天京存 ,安庆亡则天京亡。#太平天国#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