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梁梦2227406
刚看到国家发改委的新一轮收缩型城市名单,不出意外安庆榜上有名,一串冷冰冰的数据摆在那儿——十年净流出二十多万人、城区夜间灯光指数掉到全省倒数,这些数字比任何怨言都扎心,可评论区还是吵成两派,一边说“合并吧省事”,另一边举着胡玉山、黄梅戏、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名号回怼“历史不是剪贴板”,两边对喷半天其实都绕不开同一个问题:安庆到底缺了什么。
先看产业,光伏和汽车零部件曾经喊得震天响,但落地项目大多分散在县级园区,配套链条断档,年轻人留不住跳槽就得坐高铁去合肥或者再远点到南京,而老城里的烟草局、石化厂不像互联网公司那样频繁裁员,可也不再扩招,结果就是“烟囱在,岗位没长”,收入预期一松动,买房买车的消费链条随之摆烂,去年市区关了三家大型商超就是明示。
再说行政区划,不少网友担心被“合并”其实搞混了概念,铜陵和池州单独吃下安庆的体量有点像两根筷子抬大象,而省级层面若真要动刀也更偏向做“飞地经济”或跨市共建新区的拼图游戏,毕竟诗人李白在《登敬亭山》里写“相看两不厌”的时候,安庆的名字已经刻进长江文化带,官方真要改名得先过历史文化名城这关,还有一堆地理标识和商标需要同步变更,成本真不低。
问题来了,跟着名单贴标签容易,怎么逆转才是看点,上海交大的团队去年给出两条思路——先做“人口回流示范县”,再做“老城公共服务提质”,简而言之就是引进本科以上毕业生先让他们住得起、生得好,然后把老城区医院、学校、老旧小区改造一口气补齐,让留下来的人不至于陷入“我孩子只能去郊区读书”的循环,而本地招商也别再一味追“大个子”,中小专精企业反倒更适合安庆现有的产业土壤。
写到这儿不想给空洞的鸡汤收尾,只留一句开放式提问:五年以后,安庆夜幕下的长江大桥车流会比今天多还是少,这张城市的体检表终究得由生活在那里的每一个人一起填写。
